一般的水基有機復合膜、硅烷無磷轉化膜和三元磷化工藝在工件成膜后經高溫烘烤容易失去結晶水和化學鍵斷裂,而出現燒結粉化情況,具體表現為涂覆在工件上的涂層因附著力下降而脫落。鐵系磷化膜更適用于對耐熱性要求更高的工藝。
?
鐵系磷化的優點
(1)?鐵系皮膜耐高溫。鋅系皮膜在加熱到?200℃?左右時,性能會下降,而鐵系皮膜即使在????300℃?左右也幾乎不出現異常情況,即鐵系皮膜非常適用于高溫干燥型涂裝工藝時的表面處理,同時也適用于對耐熱性要求比較高的工藝。
(2)?鐵系皮膜平滑,光澤度好。與鋅系磷化相比,鐵系磷化膜比較平滑,涂裝后的光澤度較好,對于只進行一次涂裝的工藝來說,外觀更好。
(3)?鐵系皮膜的結合力強。在磷酸鋅系皮膜和磷酸鐵系皮膜上采用相同的涂裝工藝,然后進行耐濕試驗。鐵系皮膜往往表現更好。這是由于鐵系磷化膜與鋅系磷化膜相比,表面更平滑,且其表面殘存的可溶性鹽類也較少。因而鐵系磷化膜與涂膜結合力優于鋅系磷化膜;且鐵系磷化膜是憎水性膜,不易使涂膜起泡。
(4)?鐵系皮膜附著性好。錳系皮膜以及鋅系皮膜很容易溶解于鉻酸的水溶液中,而鐵系皮膜則不溶解。另外,鋅系皮膜較易溶解于苛性鈉和氰化鈉的水溶液中,而鐵系皮膜不溶解。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其皮膜中還含有氧化膜,因此和其他的磷酸鹽皮膜相比較,其耐酸堿性能顯得較強。
(5)?鐵系磷化產渣量少。如果磷化工藝產渣量較多,則磷化渣易附著于槽內的加熱管上使得換熱效率變差,也較易使噴嘴和配管內部發生堵塞。由于鐵系磷化比鋅系磷化的產渣量明顯少得多,所以在除渣、清洗等方面所花的費用和維護費用也少很多。
(6)?鐵系磷化前不需要表調,可在低溫下磷化,能耗小,磷化后沉渣量極少。廢水中不含重金屬離子,處理方便。綜上所述,鐵系磷化具有槽液穩定性好,環境污染小,易管理,使用周期長,成本低廉,沉渣少,調整方便、工藝簡單等特點。
?
鐵系磷化的缺點
由于鐵系磷化膜中?Fe2O3?和?F3O4?是半導體,?Fe3(PO4)2·8H2O?是絕緣的,因此,鐵系磷化膜不適合用作電泳涂裝的底層,但是適合作為溶劑型涂料和粉末涂料的底層。
?
鐵系磷化膜轉化膜孔洞較多,耐蝕性一般。采用鉻酸鈍化封閉處理可以達到提高磷化膜性能的目的,但是這種鈍化處理又會帶來鉻污染。采用鋯鹽作為磷化處理后的鉻酸封閉鈍化劑的換代產品已開發成功。鐵系磷化膜的耐蝕性可通過在3%NaCl溶液中的浸泡試驗進行檢測,通常以浸泡1h不銹蝕為合格。
?
鐵系磷化膜表面的色調變化比較多。鐵系皮膜的膜厚一般<1μm,膜重為0.2~1g/m2,即使膜厚稍有差別,也會引起外觀顏色的變化,而且局部顏色不一致的現象也較多。因此,鐵系磷化不適用于對外觀要求較高的產品,容易產生色差。
?
鐵系磷化常見工藝
脫脂磷化“二合一”工藝是一種既具有脫脂能力又具有磷化功能的處理工藝,磷化槽液一般由A、B兩種組分組成,由于低泡性,適合于噴淋處理方式,形成磷酸鐵鹽以及鐵的氧化物組成的藍、黃、紅、綠彩色膜層。
?
一般的工藝流程為:脫脂磷化噴淋處理→水清洗→烘干→涂裝??偹岫龋骸?.5點;游離酸度:一般情況下0.2~1.0點;處理溫度:(50±5)℃。
槽液使用一段時間后,由于化學反應和槽液帶出的消耗,槽液的總酸度和游離酸度降低,脫脂和磷化效果變差,因此應定期化驗槽液總酸度和游離酸度,并予以調整。另外一種是常溫快速磷化工藝。
?
經脫脂、清洗、磷化處理,鋼鐵表面形成磷酸鐵鹽以及鐵的氧化物組成的彩色膜層。工藝流程為:除油、除銹→水洗1~2次→鐵系磷化→水洗1~2次→干燥(晾干、吹干、熱水燙干,烘干均可)→涂裝。
?
不同材質,不同處理溫度、時間均會使鐵系磷化膜呈現不同的顏色(藍、黃、紅、綠或混合色彩),此類彩色磷化膜與各類涂料,特別是粉末涂料,鐵紅底漆等具有優良的配套性,使漆膜抗彎曲,抗變形,附著力等性能特別優異,與常規Zn、Zn-Ca、Zn-Mn、Mn系磷化相比,槽液性能具有如下優點:沉渣極少,不需要表面調整,消耗成本低,槽液控制方便等。